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

最近有一批大學生好便宜的....

今天台灣媒體的一個焦點新聞,就是今年大學指考的錄取率達到97%。也就是說,一百個上網填志願的考生,只有三個落榜,其餘都會是準大學新鮮人。在對這個數字感到驚訝之際,我並不想對這個錄取率本身加以評論;因為基本上這是許多技術學院升格和大學擴大招生之後,供需比例的變化造成。但是似乎大學內部課程把關的部份,才是所謂"大學生程度下降"的一個很大的原因。之前在PTT上某板有一個討論串是關於大學教授打成績的方式,看完之後真的對於之後台灣所謂"高等教育"會滿喪氣的。

首先一種新的現象就是教授給低分或當掉學生的比例開始下降;對於學店型的學校而言,學生就是學校的財務來源,當然不能把太多財神爺往外送。一些後段的學校若是招生不足,併班併系都來不及了,更不可能讓學生人數減少;所以受到壓力的教授只好使出千方百計調分讓學生過關,也就有一些誇張的例子諸如開根號乘以十、原始分數加三十分之類的。有些學校甚至在教授輸入成績管理系統的時候,限制不及格人數必須超過規定門檻,要不然不給送出成績....當然不及格人數多不代表教學品質就高了,但是學校是否給教授們可以藉著專業評判學生的成績的自由呢?似乎越來越模糊了。

另外在程度比較好的學校科系裡,由於增收學生使得分數呈現嚴重斷層,也就是俗稱的"雙峰現象":高分群和低分群各成一堆,中間分數學生減少。在我之前擔任助教的經驗中,低分群大多是外系、僑生或重修的學生,程度相對較弱,也因此很容易成為教授下刀的地方;而高分群由本科系佔多數,其實有一大部分成績其實普通,但是由於控制整體不及格人數的關係而被擠到很高的分數。所以就有一個怪現象產生:高分群原先應有的分數間隔被稀釋,所以變成每個同學都像是在股市投資般,對於分數錙銖必較,有時甚至到了超級澳客的境界(例如為了一張超過一百分的考卷裡的一分和助教吵的面紅耳赤,但是他整體的概念完全就是錯的;我還聽過有跟助教落其他物理或數學科系的名詞來唬的);更不用提作弊、偷改等犯規行為了。完全不會有人相信這些事,也會發生在這些所謂前幾志願的科系。當然我不反對學生有爭取分數的權利,但是真的所有人都只是單純為了"追求搞懂所學知識"而爭取分數嗎?我會打個大問號。

教育是百年大計,但是目前的教改,真的是改到正確的道路上了嗎?

沒有留言: